Category Archives: 書序與跋

《順成之路》序二

Category : 書序與跋

豁達.睿智    楊久弘
從《順成之路》看吳爸的積極創業精神

說到順成蛋糕,在臺灣應該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我本身也是順成蛋糕的愛好者。除了知名的蛋糕外,每次經過敦化南路一段和忠孝東路四段口的順成旗艦店時,總會不禁多看一眼,因為在這寸土寸金的臺北市,順成旗艦店的位置可說是價值連城,也讓我對於順成蛋糕店的發展歷史及創辦人的獨到眼光產生了極大的好奇與興趣。

“Read More”

《順成之路》序一

Category : 書序與跋

寶刀不老,逆轉人生 劉樹錚

吳大哥長我七歲,我從小就認識他。我們的父親都曾為安全局工作,兩代世交,常相往來;他的父親豪邁曠達,我至今記憶猶新。

吳大哥從小就是個講義氣、重感情的人,他爺爺過世,他用賣身的工資為爺爺辦後事;他母親偏心,他依然孝順母親。他雖然沒有接受到完整、正規的教育,但為人誠懇、正派,維護道義、愛護家庭,有毅力、肯上進;並且總是主動為朋友設想,對朋友非常照顧。

“Read More”
Pages: 1 2

《順成之路》

Category : 書序與跋

爾雅出版社特別推薦    韋瑋

*韋瑋原是本書最初的代筆人,後來由她邀侯延卿接替。本文為韋瑋眼中的吳爸。

第一次見吳爸,我稱他「吳老」,他呆了幾秒,說,大家都叫我吳爸,你也這麼叫我好了。後來,他一直喚我韋瑋老師,以示對拿筆人的尊重。

吳爸是位值得尊敬的長輩。我尊敬他,不是因為他是「順成蛋糕」的開創者、老老闆,而是因為他做人的風格、做事的態度,以及,他的故事。

“Read More”
Pages: 1 2

《熱帶女子迷航誌》自序

Category : 書序與跋

酸甜苦辣二十五年    梁金群

已經無由追索,到底何時何地寫下這許多文字了!電光火石般的剎那,心靈捕捉到一閃而逝的吉光片羽,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於是書寫,在殘酷生存遊戲的夾縫中發生。十歲開始提筆,忽焉已過不惑之年!再次展讀這些文字,驚見時間之河澎湃洶湧的奔流之勢。

“Read More”
Pages: 1 2

《熱帶女子迷航誌》序

Category : 書序與跋

逢甲中文系的榮耀  余美玲

與金群的師生情緣,源起於一個意外。在那個學術研究環境較為保守的年代,金群開風氣之先,選擇了一個當時都還沒人研究的小說家—-施叔青—-作為她碩論研究議題。因與指導老師的想法落差甚大,在理想與現實間拉鋸,金群十分為難,最後指導老師選擇放棄她。我和同事一致認為,放棄指導這麼一位才華洋溢的學生,著實可惜。於是幾經商討,我和另外兩位同事組成「三口組」,一起擔任論文指導的工作。金群十分聰慧,你只要指點一個方向,她自己就會開展出千頃良田。猶記第一次金群端出她的初稿,我們三人輪番批問,將她得滿頭包,金群那雙堅毅不服輸的眼睛, 視著我們三人,不發一語,然後拿回去修改。不久,她將修改的稿子再次拿給我們審閱,士隔三日,脫胎換骨,整個文章讓人眼睛一亮。事後問她,施叔青的小說到底讀了多少遍 ?金群回答:至少二十遍。這就是埋頭苦幹、永不服輸,遇到問題就卯起來做的金群。這篇碩論後來獲得文建會的獎助,與小說家本人來函肯定。這是我們的光榮,也是逢甲中文系的榮耀。

“Read More”

《手機與西門慶》後記

Category : 書序與跋

後記 隱地

王鼎鈞、琦君、林海音、白先勇、余秋雨、齊邦媛、隱地⋯⋯等知名文學家,都曾在爾雅播下一粒文學的種子,一九七五年七月,爾雅出版社成立,文學界暱稱為「五小」出版社 之一的爾雅(其餘四家為純文學、大地、洪範、九歌),每年持續出版二十種書,四十年來累積了八百種叢書,堅持文學的姿態始終如一。走過文學風氣鼎盛的七○、八○年代,來到書市銷售曲線直線下滑的這個時代,爾雅見證著台灣文學出版的興起衰落、依然倔強地走到今天。二十八歲時創辦爾雅,如今風骨依舊的小說家隱地說:「要在有限的生命裡種一棵無限的文學樹。」儘管今非昔比,但爾雅的文學種子已然成長茁壯,成為一棵枝繁葉茂的文學樹,也庇蔭著後世喜愛文學的讀書人。

“Read More”
Pages: 1 2

《孔子隨喜》自序二

Category : 書序與跋

自序二(臺灣爾雅版)  薛仁明

現今兩岸的學院體系,都根據西方的知識架構而成。這體系,當然有其價值;但是,若談中國的生命學問,卻實不相宜。二十幾年前,我懷著對中國文明的孺慕之情,進了臺大歷史系。四年後,塞了滿腦袋的理論與名詞,卻仍一身狼籍;對真正的中國文化,也實在迷茫。二OO九年去世的孟東籬,在五十幾年前,也懷著同樣的滿身困惑,來到臺大哲學系。他上下求索,欲解大惑,但聽了課,讀了書,卻依然無解。憂鬱的他,只能在臺大校園內,成日晃蕩徘徊。在精神上,他無家可歸。

“Read More”
Pages: 1 2

《孔子隨喜》自序一

Category : 書序與跋

自序一(北京新星版)  薛仁明

數十年來,大陸標舉「工農兵」,正而名之,應該說是,中國「民間」。而在臺灣,更常談論的,則是儒釋道三家。儒釋道與「民間」,本是傳統的一體兩面;合則兩美,離則兩傷。儒釋道與「民間」,若能同時並舉,互滲互透,同其俯仰,則中國傳統,定可重建;中國文明,必能復甦。

「民間」的東西,向來行焉而不察;雖說不甚自覺,卻有著強悍的延續力道。我是福建漳州長泰縣山重村薛氏來臺的第十二代,世居臺南市南邊一隅的漁村茄萣鄉。三百多年來,島內政權,幾番更迭;但是,鄉間古風,至今綿延。尤其我年幼時,臺灣資本主義尚未深化,民間未受戕害;宗族鄰里與四時祭儀,都依然完好;雖難免駁雜,但大體說來,其健康、其清朗、其深穩信實,都讓人覺得,三千年前《詩經》裡的清平世界、蕩蕩乾坤,至今仍一切歷然,就在現前。

“Read More”

爾雅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