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詩人的囚與逃》序二
Category : 書序與跋
解碼跨世代詩人的黑暗之心 須文蔚(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主任)
讀夏婉雲老師《臺灣詩人的囚與逃》時,我有著不同的想像。眼前浮現的是花蓮的山風海雨中,一個剛下課的小四女孩,為了補貼家用,沒有時間張望奇萊山的浮雲,也不知道七星潭的遼闊,她在家旁菜園挑水、施肥、除蟲與等待收成。父親從戰火裡逃亡的經驗,讓這個叫做夏婉雲的女孩異常早熟與易感,經常把自己放逐在童話、文學的世界裡,只有在文學裡,她才是自由與快樂的。
始於 1975 年 純文學類書籍的出版社
Category : 書序與跋
解碼跨世代詩人的黑暗之心 須文蔚(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主任)
讀夏婉雲老師《臺灣詩人的囚與逃》時,我有著不同的想像。眼前浮現的是花蓮的山風海雨中,一個剛下課的小四女孩,為了補貼家用,沒有時間張望奇萊山的浮雲,也不知道七星潭的遼闊,她在家旁菜園挑水、施肥、除蟲與等待收成。父親從戰火裡逃亡的經驗,讓這個叫做夏婉雲的女孩異常早熟與易感,經常把自己放逐在童話、文學的世界裡,只有在文學裡,她才是自由與快樂的。
Category : 書序與跋
九仞之成 楊昌年(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
文學藝術的創作者既是人類,那它當然就是人類的肖子,遺傳因子中具備著一如人類的宿命。今為一述:
文學三律
不全性:凡是人類就都有缺點,是以「完人」只是一根矗立千萬年而永遠無人到達的寂寞標竿。文學之例如浪漫主義之想像豐奇卻與不切實際同在;寫實主義以它的廣度大好深度不足形成為優缺互見的一體兩面;唯美主義耐人尋味偏又不免於深奧難懂。
Category : 書序與跋
時空交會的緣分–寫在爾雅四十周年前夕 隱地
一校、二校、三校、四校、五校……正日夜流著汗在為我的電影筆記校對,先是接到了誠品書店倪玼瑜寄來七月出版的《提案》(第二十六期),這是誠品創業二十五年來,首次大篇幅的報導爾雅,七月一日至三十一日選了二十種爾雅叢書,還為爾雅辦了一個難得的友情優惠特展,四千冊一下子衝進誠品,我心中忐忑的是,一個月後它們可不要全都退了回來(你看,出版人多怕退書)。
剛在心底感謝著誠品的周鈺庭、李秋慧、王木櫻、賴柔蒨、廖舒寧和簡浩淳等年輕朋友,接著又收到七月號《文訊》(三五七期),封面上印著「爾雅不惑 文學無限」,就開始心跳,打開八十一頁,一篇篇讀下去,我整個人越來越心虛,等到齊老師的名字出現,又讀完歐陽子〈爾雅與我〉,我已全部虛空,這是多麼矛盾,受人溢美,我應感踏實,但太多善意一起蜂擁而至,我卻落寞多於歡喜,四十年前的初心,四十年後的窘境,彷彿一覽無遺,我反而不像是一個實心的人。
Category : 書序與跋
悲喜交集 隱地
四十六年前,出版過一本《隱地看小說》(民國五十六年九月,大江出版社,三十二開,二六○頁),如今以《隱地看電影》和昔日的自己遙望,隔著兩本書的時空,我看到了四個大字–「悲喜交集」。
一九六七年,繼《傘上傘下》(一九六四)、《一千個世界》(一九六六)之後,《隱地看小說》是我的第三本書。
出版第三本書之後的八年,我一直還在軍中,先編《青溪雜誌》,後編《新文藝》,退伍之後進入《書評書目》雜誌,從主編到總編輯。一九七六年創辦爾雅出版社,四十年中,寫了四十五種書,《隱地看電影》是我「剪」出來的一本書,因為書中絕大多數篇章,全分散在我過往的五十多種書裡。
Category : 書序與跋
布紐爾與隱地–《隱地看電影》 黎湘萍
歐洲人愛喝咖啡,像中國人喜歡喝茶。不過,喝茶有時需要找一兩個知心的茶友陪著聊天,喝咖啡則可以靜默獨處,無需別人相陪,也不會感到寂寞。喝咖啡的時間,是悠閒自在的。隱地是中國人,卻愛喝咖啡。他有一篇文章〈愛喝咖啡的人〉,講的卻不是自己,而是他所喜歡的西班牙導演路易士.布紐爾(Luis Bunuel, 1900-1983)。
隱地對布紐爾的興趣、讓我們看到了他與布紐爾的相似點。熱愛電影和咖啡的隱地,發現最吸引布紐爾的,除了電影,就是咖啡。也許電影只是布紐爾表現他對這個世界的夢想、嘲諷和批判的一種藝術形式,而咖啡才是他的最愛,因咖啡才是他與這個世界發生「現實」聯繫的媒介。布紐爾愛喝咖啡,坐在古老的咖啡館裏,靜靜地喝咖啡,是布紐爾沉思默想和享受生活的最好時光。隱地何嘗不是如此,愛喝咖啡的隱地似乎從布紐爾的身上看到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