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七O年代》序

《回到七O年代》序

Category : 書序與跋

彭歌在六O年代後半期,曾藉專欄文字努力推介:建立圖書目錄與評鑑之必要,這些呼籲,點點滴滴,在學術界、文學界逐漸產生了共鳴,隱地推出《書評書目》,正可見他果真是個有心人。正因為他親手把《書評書目》推向學術界、文學界,就考量到刊用專業的論說文章之外,必需做到普及而又活潑。〈《書評書目》回顧〉一文,他簡介第一期至四十九期的精采文章,說明對於詩、散文、小說,某文如何開端,其後又有一系列的論文;或者某文刊出,如何引起後來某文的書評或論辯。陳芳明、羅青、葉維廉開展了新詩評論,歐陽子撰寫系列的《臺北人》論評,王文興的《家變》創意突出,曾有專輯由多位成名作家綜會討論。小說家蕭毅虹談論瓊瑤的小說,使得雜誌一版再版;作家王鼎鈞、喻麗清撰寫「讀書的故事」,姜貴〈護國寺的燕子〉則是動人的「寫書的故事」。中外新書有專人介紹,吳相湘撰「信義書房漫話」,喬志高寫「美語新詮」,林以亮的評論〈試評《紅樓夢》新英譯〉結合中西,連載八期。亮軒既寫散文,也作評述;思果的散文、商禽的新詩,林佩芬、胡錦媛有所討論。景翔評介《譯叢》,也介紹舊金山的書店;覃雲生長期做著中外書刊雜誌的資料整理;年輕的夏祖麗出版了《年輕》散文集,接受論評,也展開了《作家的書房》一系列訪問稿的撰寫。隱地為出書做長遠的思考,已請得呂秀蓮撰寫文章,解說著作權與出版權的問題。原來隱地精心規劃、經手的文稿詳細閱讀,深知文章的方方面面,也理解文壇論爭的來龍去脈,《書評書目》帶動了客觀書評、主觀閱賞的文風。

Pages: 1 2 3 4 5

Leave a Reply

爾雅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