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電影年代》自序
Category : 書序與跋
表叔是爹遠房表弟,一張五官清秀的麻子臉,一身黃卡其布軍官制服,說話喜歡夾帶一兩句山東腔英文。他身上帶著張澍廣播英語教學讀本,口沫橫飛中英夾雜地述說《湯姆歷險記》動人故事,我們聽得入神。飯後他帶領我和大弟去「國都」看電影,湯尼寇蒂斯主演的《王子復國記》。陌生的美國明星看上去全長得一個樣,字幕打太快還來不及看就消失了,一場電影看得稀里糊塗,我只記得女主角名字很奇怪,叫「琵琶洛麗」。
不過終於見識到「國都」有多富麗堂皇了!它的門廳有「明星」幾倍大,大門入口處樓梯蜿蜒而上,進去是樓下座位,要再走高一層才是樓上席位。彈簧座椅柔軟舒適,冷氣吹在身上涼爽無比。有灰黑色石綿瓦屋頂的明星戲院佇立一旁顯得寒磣老舊。在感情上,「明星」是青梅竹馬膩友,而「國都」就像難得一見的富有遠親。
進入六年級,初中聯考壓力迫得人快窒息。偶爾到「明星」看場電影透透氣,也寥落可數。「國都」依然是上學途中路過的地方而已,看板上的片名人名:櫻花戀、、女傑黃真伊、都琴峰……,有西洋有韓國,都與我相隔太遙遠。
民國四十八年元旦假日,南昌路上車水馬龍。「國都」放映國語影片《接財神》,女主角白光隨片登台。位在晉江街的「國都」後門擠得水泄不通。夾在人牆中,我只能看到一個紅衣長髮進入汽車內的背影,心中失望至極。由於老師嚴格規定我們不准在聯考前到戲院去,爹媽也頻頻告誡,我只好過著暫別電影的清教徒日子,直到半年後聯考結束,才再度繼續影迷生涯。這時「國都」也開始以演國語片為主,我徜徉於兩座戲院間度過悠悠歲月。
「明星」終究不敵「國都」強勢競爭,逐漸淪為二輪戲院。有段時期改弦易轍,專演越劇,觀眾變成一批捧看吳燕麗、朱鳳卿的紹興戲迷。我轉向「國都」觀賞包括電懋、邵氏在內影片,同時西門町也深深吸引我開始迷看西洋電影,美國憂鬱男星蒙哥馬里克利夫成為我的新偶像,去「明星」的機會更形減少。偶爾看到已顯老態的姚伯伯,猛然想起許久未見的跑片小程,一切恍如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