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種字,你收書》序三_封德屏
Category : 書序與跋
我常對同仁說,《文訊》每期的「專題」是我快速成長的搖籃。我必須在很短時間內知道,全台灣對某個主題最有研究的專家學者在哪?我如何說服他們來撰寫專文?更重要的是我必須對這個主題有基本的認識與瞭解,不僅需要勤做功課,更要不斷的訪談請教。為了建立「一九四九年以後台灣報紙副刊主編名錄」,我打了近兩百通追蹤詢問的電話,也因為訪談,掌握了許多第一手資料,讓我日後對台灣副刊的發展,抱持高度的興趣。此外舉辦大小活動、研討會,面對不同類型、專長的作家學者,也訓練了我溝通協調的能力。
進入《文訊》,像海綿般,我拚命的吸收,也像解纜的叩鐘,將內蘊的能量充分地撞擊出來。
《文訊》因為創辦背景和一般媒體不同,使它自立於商業市場之外。前二十年這段時間,它沒有商業利潤的壓力,但因歸屬於政黨,而有不可承受之重。經費不必自籌是利也是弊。《文訊》長年以來,即便是日後獨力自主經營,仍不免命運坎坷,多次面臨斷炊、停刊,但瀕死邊緣總有人伸手救援,不論是體制內的長官,文藝界的前輩,或是學界的精英,現在回想起來,仍然點滴在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