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回到五○年代》談我的五○年代_張世聰

從《回到五○年代》談我的五○年代_張世聰

Category : 書評與讀後

隱地先生說的「五十年代之最」,我一個也沒看過、聽過。第一次到臺北來應該是小學畢業旅行,那已經是民國五十四年了,似乎是來參觀一個「農機」展,第一次看到那麼多車,那麼多人,緊張得不得了,連過個馬路都叫人膽戰心驚。似乎也沒參觀百貨公司,買不起東西,可能連我們的老師都是個「鄉巴佬」,百貨公司肯定是不會去的。對圓山動物園倒還有點印象,所有記憶中只剩下「龐然大物」林旺爺爺,在籠子裡踱來踱去,極度毛躁的老虎,雖是關著的,我仍然怕得不敢太接近。那時沒電視,隱地先生說的電影、明星等等,五 年代的我當然也沒聽過、看過,吃都吃不飽了,誰會有閒情、閒錢去娛樂!至於「咖啡」的香氣等等,別說喝過、聞過,連聽都沒聽過。所以住在臺北、父親是一女中老師的隱地先生,肯定比我這個中部鄉下的孩子日子好過多了。民國四十八年的八七水災,在中部四縣市造成嚴重的災害,我父母親辛辛苦苦在河邊開墾,即將收穫的地瓜田,流個精光,我母親站在高處,眼看著養家活口的田地一寸一寸的沒入水中,嚎啕大哭,那聲音現在仍迴盪在我的心坎裡。

還好有文學!在那麼艱困的年代,居然還有潘壘這樣的人物,一個越南華僑,身懷鉅款,從上海來到臺灣辦《寶島文藝》雜誌,雖然僅僅一年就血本無歸而停刊,但由此也看得出來許多人對文學還懷著夢想。譬如作家師範也辦起《野風雜誌》,程大城創辦《半月文藝》,這些都在替臺灣早期貧瘠的文化沙漠努力灌溉。而許多國營事業也都有自己的刊物,如中油的《拾穗》,鐵路局的《暢流》,臺糖的《臺糖通訊》等等,雜誌、報紙均提供園地,讓作家有發表作品的機會。而寫作對個人而言可以抒發感情,也可以為困難的生活帶來微薄的額外收入,更何況曹丕說過:「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無窮。是以古之作者,寄身於翰墨,見意於篇籍,不假良史之辭,不託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於後。」寫作正是讓自己永垂不朽的方法之一。對讀者而言,閱讀帶來樂趣,帶來知識的增長,帶來眼界的開闊,帶來內心的平靜,在貧困的年代,文學相對的重要。

Pages: 1 2 3 4 5 6 7

Leave a Reply

爾雅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