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回到五○年代》談我的五○年代_張世聰
Category : 書評與讀後
愛才的還有一個更著名的人,他就是胡適。一九五八年胡適接任中研院的院長,胡適選擇臺灣而不是大陸,給臺灣無比強大的鼓舞,胡適主張民主、自由,提倡科學,為那時的臺灣注入源源不絕的活水,而胡適也曾經當過北大的校長,隱地說:「五O年代,幾乎全民都認識他,也熟悉他慈祥的微笑。」(頁一五二)胡適的愛才、惜才都可以從陳之藩的《在春風裡》那本書中看到,老一輩的讀書人他們的心胸是非常偉大的。
要瞭解五O年代,讀一讀「輯外輯」中的〈煤球〉這篇小說或可一窺時代的整體樣貌,郭明福的〈從一篇小說看克難年代的容顏—-兼談張小鳳的〈煤球〉〉一文說:「〈煤球〉作者盡到了一個小說家的職責—-讓人看見;我們看見了一個需求與供應失衡的環境,看見了一個大家湊合著過的年代。」(頁一八六)因為貧窮,失掉親人,離鄉背井,十四歲的淑嫻只得依靠老兵老王,而善良的老兵老王也想獲得一個最起碼的家,於是在淑嫻十九歲時,媒人大嬸對著淑嫻說:「我看,你就嫁給王叔叔吧!兩個人就近互相照顧,好歹也是一個家。」(頁一九三)這就是郭明福所說的「大家湊合著過的年代」!
物質缺乏的五O年代,卻是人人力爭上游的年代,人人努力不被貧窮擊垮的年代,那時臺灣人懷著「嚼菜根」的精神,過著「克難」的生活,卻對未來抱持希望。現代我們物質不虞匱乏,可是我們的年輕人對未來缺乏信心,不敢結婚、不敢生子,如此看來,惡劣的環境正是激起人類鬥志的動力,希望我們讀這本《回到五O年代》能得到一些啟發,重新向前走,開創出一個新天地!
關於本文作者
張世聰,臺灣南投人,一九五二年生。先後畢業於省立臺北師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曾任國小、國中教師,現已退休,仍然喜歡教學工作,曾獲得師鐸獎、李連基金會教育大愛獎。深信教育可以讓人變得更好、更善良;閱讀可以豐富生活,美化人生;常接近文學則可以洗滌心靈,觀照生命。
一九九九年起帶領建成國中家長讀書會迄今,已超過二十周年。期盼把閱讀風氣帶進家庭,讓更多人享受讀書之樂,透過書本的潛移默化共同營造祥和、美好的社會。
美國總統歐巴馬的口號Change很適用於張老師:任教職從小學到國中、從段班到含身障生的普通班;課程從中文到音樂、電腦、茶道、演講、讀書會……變化多端。永遠的熱忱,待學生如子,每週一封信與同學談心,是學生最喜歡且最敬愛的老師。退休後一本讀到老、學到老的精神,繼續帶領「建成國中讀書會」,寫下導讀數十萬字,出版《論書何必先同調,人生樂在相知心》、《閱讀爾雅》、《就是愛爾雅》、《一個導師的婆婆媽媽》、《一起讀書真幸福》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