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共鳴年代》序_蕭蕭
Category : 書序與跋
散文以不押韻、不對仗,與「詩」相對。散文以「真實」「自我」的特質與「小說」的「虛構」「他人」相對。散文理論家鄭明娳認為「在文學的發展史上,散文是一種極為特殊的文類,居於『文類之母』的地位。」她認為原始的詩歌、戲劇、小說,原來也是以散文文字敘寫,後來各自發展個別的結構、形式,逐漸成長成熟,逐漸定型,因而有了各種不同的文體。對於這種文類之母的散文的實質內涵,她曾經提出三種要求:
一 內容方面的要求:必須環繞作家的生命歷程及生活體驗。
二 風格方面的要求:必須包含作家的人格個性與情緒感懷。
三 主題方面的要求:應當訴諸作家的觀照思索與學識智慧。
隱地的散文正是「環繞」隱地的生命歷程及生活體驗、「包含」隱地的人格個性與情緒感懷,「訴諸」隱地的觀照思索與學識智慧。顯然,隱地的散文,完全符應鄭明娳的散文規格。也就是說,隱地的散文,個人色彩十分濃厚,再加上隱地的出版事業,時代的特徵極為明顯,因此,仿鄭明娳的語氣,對於隱地,或許還可以增加第四種要求:
四 時空方面的要求:應當呈現作家的客觀見聞與銳意互動。
這四項散文要求對隱地而言不是要求,而是特色的展露,完全達成一個「新聞系」畢業生的職業敏感、速度追求、時事搭配與史識鑑別,所以,我們可以用「隱地藏史」四個字,作為隱地一生寫作的聚焦點與評價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