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隱地一起回到七O年代_張世聰
Category : 書評與讀後
七O年代很可能也是臺灣女性抬頭的年代。那年代我在師大讀書,教聲韻學的是大師陳新雄,甚多國家文學博士均出自他門下,但陳老師對作家曉風印象最為鮮明,有一次上課,陳老師說:「那個曉風啊,在東吳唸書的時候,我去上他們的課,當時曉風個子小小的,就坐在第一排,默默的,靜靜的,但現在有誰不認識她,現在有誰不讀她的書!」曉風僅僅二十出頭就以《地毯的那一端》(文星)名滿天下,難怪大師陳新雄也要引以為傲。
林海音也是臺灣文壇的「教母」級作家、出版家、《聯合報》副刊主編,她的《城南舊事》從臺灣紅到大陸。她主持《聯合報》副刊時,栽培青年文人,她也是影響隱地很深的一位女性,隱地說:「在七O年代,到林先生(對林海音女士的尊稱)家作客的時候,我們是年輕的。我們曾經年輕,如今雖然和青春漸行漸遠,但我們擁有快樂的記憶,我們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呢!(頁一八O)」林海音祖籍臺灣苗栗,在日本大阪出生,成長於北平,她兼容並蓄的胸襟,影響許多作家,我是竹山人,對她編寫的《中國竹》(純文學)情有獨鍾。
七O年代也是琦君女士的年代,隱地說讓他的爾雅出版社站穩腳跟的,一是王鼎鈞的《開放的人生》,另一本書就是琦君的《三更有夢書當枕》。隱地還說:「七O年代,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在爭讀琦君的作品。『溫柔敦厚』成為琦君的代名詞,學校家長和學校老師,也都樂於推薦琦君的書。(頁六五)」琦君作品之所以能風靡不輟,和她的幾篇文章成為國、高中的國文科教材不無關係。國中生的〈下雨天真好〉、〈桂花雨〉、〈月光餅〉,高中生的〈髻〉,都是學生須要深讀,甚至學習寫作的重要參考。我也是琦君的仰慕者,二O一三年作家宇文正為琦君立傳,她對已在天國的琦君說:「我是讀您的書長大的!」我又何嘗不是如此;《小太陽》作者子敏先生給琦君的評論是這樣的:「琦君以溫馨人間作為描繪對象,有自己的取景,自己的運境,自己的手法,自己的筆觸。琦君永遠是那樣寧靜的,專注的,細膩的刻畫她的作品。」寧靜是現代社會非常缺乏的,而讀琦君的作品卻能把你我帶向寧靜、祥和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