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詩人的囚與逃》序一

《臺灣詩人的囚與逃》序一

Category : 書序與跋

這就是文學中的「囚」與「逃」不斷角逐前行之理,架構這本書的高樑大柱,就是以上所述的「文學三律」。同樣的另一條轍跡是「守常」與「求變」。不僅是一流的作家,就是二三流的被罩在守常大帽之下,被關在舊格的高牆牢獄之中,全都是心有不甘,一心想著要丟帽換戴,突出牢籠,無時不在精心設計著「逃」的細節。一如植物特性之永遠向上、向陽,這本是人類高貴的、崇尚自由、忮求自我伸張的原型。只是,孫悟空扯爛了高帽子之後那帽箍仍然嵌在頭上。這道理說明了「逃」並非完全棄卻「囚」的種種,它的本質是為鎔舊鑄新的承祧與開展。

三世代

打從五四新文學肇始,詩文學主流風貌起落遞嬗的軌跡十分規律而且明顯:由反動古典的自由(白話)詩通過橋梁作用的小詩進展到格律、象徵詩。抗戰軍興,時代劇變影響詩風,寫實、朗誦詩大興。沒等到大戰結束,就在敵人敗象已逞,國人勝利信念已奠之時,詩風即已提早改變為婉約抒情。而在一九四九海峽兩岸動亂播遷之後,安定超過了一甲子的臺灣,詩風的蛻變卻不能如前那樣以風貌之不同來區分。今日詩風若以最突顯的藍星(抒情)、創世紀(超現實,承接了現代派的精神和部分主張)、笠詩社(本土)三國鼎立來說,又因是同時存在,時間先後不分,誰能堪當未來主流也是難定。

如此,臺灣一甲子詩史的歷程,究應如何區劃?大抵上依詩作傾向分做三個世代是可行的。

Pages: 1 2 3 4 5

Leave a Reply

爾雅出版社